【青年热点】“数字原住民”的数字技能如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日益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指标。数字技能不仅是人们生活在信息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技能,也被视为数字不平等的关键指标。因此,提升公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成为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升全民数字技能”的战略目标;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于2021年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突出强调了提升我国公民数字素养在新时代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在此现实背景下,近几年数字素养与技能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吸引了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众多领域的学者关注。虽然研究者所用术语并不统一,如数字技能(Digital Skill)、信息素养(Informational Literacy)、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 数字能力(Digital Competency)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可以界定为:安全地使用电脑、手机等数字媒体检索、筛选、评估、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文测量数字技能的量表源自van Deursen等针对成年人群体所开发的量表,李晓静与胡佳柔对该量表进行了中文翻译并根据中小学生群体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基于该中文版量表,本文通过22个题项来测量共五个维度的数字技能:操作技能、创造技能、社交技能、安全技能与信息导航技能(详见下表)。学生的数字技能由22个题项加总后取均值而得,得分越高代表数字技能水平越强。
数字技能量表
本文的研究发现主要包括:第一,整体而言,中国青少年的数字技能较强。在四个子维度中,创造技能得分最低,说明在各类子技能中,创造技能需要得到额外的重视。第二,虽然青少年数字技能整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显著的阶层差异,家庭背景好的青少年,其数字技能也相对较高,再次打破了对“数字原住民”在数字媒体使用上无显著阶层差异的乐观期许。第三,对子女投入的各类资本同样存在显著的阶层差异,较高阶层的家庭所投入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要显著高于低阶层家庭。第四,家庭为子女所投入的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对青少年的数字技能有显著影响,而社会资本投入(即父母对子女数字媒体使用的积极干预)则未对青少年数字技能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
父母干预被定义为父母对子女的媒体使用进行管理与规范的各种做法。其中,积极干预与限制型干预是学者最关注的两个维度。积极干预指家长主动与子女进行沟通、讨论媒介内容,对媒介使用进行相关指导;限制型干预主要是父母通过使用规则来规范子女的网络活动,例如控制上网时间或限制他们接触的内容。由此可知,限制型干预主要是一种对行为的管控而非有目的的讨论或互动,它虽能帮助青少年减少网络风险行为,但被证明不利于青少年数字技能的发展。本文发现父母对子女数字媒体使用的积极干预未对青少年数字技能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这不同于此前的研究发现。一方面,这可能与青少年所处发展阶段有关,相比于低龄儿童,他们可能更喜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另一方面,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可能不会认为他们父母的数字技能高于自身,他们并没有从父母干预与指导中学习。就这个结果而言,父母积极干预的形式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例如采取“共同学习”方式:父母作为倾听者与合作者,邀请他们的子女作为领导者与引导者进行数字媒体实践。这种实践需要父母更多地表现出对子女数字技能的认可与尊重。
家庭背景如何影响青少年数字技能 ?
——基于家庭资本投入的解释
朱晓文 任围
数字技能是青少年应对数字时代挑战的核心能力之一,目前相关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基于 1120 份中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描绘青少年数字技能现状,并在经典的资本理论视角下分析青少年数字技能的阶层差异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各类技能中,青少年创造性技能的得分最低;青少年数字技能存在显著的阶层差异,高阶层家庭的孩子更具优势;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投入是青少年数字技能形成分层的重要中介机制,且文化资本的中介效应更显著。在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场域投入相应资本,帮助低阶层青少年提升数字技能,是弥合数字鸿沟、构建包容型数字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
责任编辑:徐浙宁
《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1期
投稿方式:登录《当代青年研究》官方投稿平台(qing.cbpt.cnki.net)进行投稿。请勿一稿多投。投稿后,可在平台查看稿件状态,若三个月后没有收到反馈,可另行投稿。
赵琪|审核
曲容良|编辑
图源网络
侵联立删
点击阅读全文即可获得全篇